标王 热搜: 创业大赛  企业产品推广  企业推广方案  创业好项目  企业网站推广方法  酷狗音乐  新零售  供应链  企业微博营销  物流 
 
瓷爱品牌招商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创业资讯 » 创业宝典 » 创业知识库 » 正文

早餐界的财富传奇:烧饼大叔的7套房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25-02-09  作者:365加盟网  浏览次数:858
核心提示:早餐行业是个富矿并不是秘密,作为每个人每天的第一顿饭,有专业机构预测中国人的早餐食品总消费4年后将达到1.95万亿元。...

早餐行业是个富矿并非秘密,作为每一个人天天的第一顿饭,有专业机构预测中国人的早餐食品总消费4年后将达到1.95万亿元。

尝过投资房产的甜头,杨师傅一直没放手卖烧饼这个行当。

他说,这个行业不少人看不上眼,但脚踏实地、稳稳当当,收益也还好。

话题一转,说到子承父业的话题,他犹豫了:留房屋不如留技术,但目前的青年恐怕没几个可以吃得了这份苦了。

金华早餐界的财富传奇2009年,杨师傅37岁,家住农村,学过烹饪。

为了养活一双儿女,他卖过肉、打过工,村里的红白喜事,常请他去掌勺。

攒下一些积蓄后,夫妻二人一商量,决订做做餐饮小本买卖,于是就在市区的一个弄堂里开了一家早餐店。

杨师傅做烧饼,他老婆炸油条,保持生计不成问题。

此后8年,杨师傅的青春就耗在了面团和烤炉里。

杨师傅做烧饼,从菜鸟入行,遭到吃货们的追捧,还一度成为网络红人,目前天天要卖三四百个。

一个烧饼卖3元,一根油条卖2元,店里还卖包子、馒头、馄饨、豆浆、福建羹70个平米的小店,7个人轮流招呼,还忙得晕头转向。

一个月下来能赚多少?杨师傅说,刨除本钱,至少有3万元。

刚门店经营的时候,杨师傅的烧饼卖2毛钱一个,目前的价格是原来的15倍。

原来吃份早餐两三块钱,大伙吃得便宜吃得饱非常重要。

目前,一顿早饭吃下来,十几元钱非常常见。

大伙对口味的需要高多了,大老远开着车来我这吃早饭的大有人在。

在金华早餐界,杨师傅并非比较赚钱的一个,江南有一家卖红糖馒头的和市区一家连锁煎饺店,一年可以赚7位数。

2009年底,杨师傅就赚到了生活的第一桶金。

从那一年开始,他每隔两三年就会投资一套房地产,最多的时候,手上攒了7套房,还不包含实体门店。

房地产投资为杨师傅带来了不菲的收益,但也有两处商铺投资,砸在了手里,卖不掉、租不出,自己也用不上。

我不是个做大买卖的人,尝试过不少投资方法,还是凭技术吃饭最稳当。

这个行业不少人看不上眼,但实打实、风险小,收益也还好。

烧饼漂洋过海去了加拿大、日本说起自己做的烧饼,杨师傅还是挺骄傲的。

从拿货、和面、调味,再到火候、时间的把控,他都有我们的一番探索,最后抓住了一群客户的胃。

杨师傅的烧饼,外酥里嫩,第一口下去,特别惊艳。

饼皮上是密密麻麻的黑芝麻,被烘烤得饱满喷香,一口咬下去,内里裹着的是翠绿的香葱。

和普通的烧饼不一样的是,杨师傅烧饼的葱用料十足,薄薄的一层夹在饼间,其鲜嫩的口味与香脆的饼皮对比鲜明天天,杨师傅的烧饼炉子前,都是等饼出炉的人,饼等人来买的状况少之又少。

他说,做了这么多年烧饼,最难的就是维持商品新鲜、稳定的水平,从客户的反映来看,他感觉自己在这方面做得还很好。

今天早上5点钟,店里来了个大妈,说要买32个烧饼。

当时我还在买菜拿货,6点回到店里,她还在等我。

一炉烧饼25个,32个得等两炉。

杨师傅一边烤饼,一边和大妈闲聊起来。

原来,这么多烧饼都是要寄到上海的,大妈的女儿在那里。

上海的餐饮比金华发达啊,想吃那些吃不到,再说这烧饼寄过去也没刚出炉的时候美味吧?杨师傅有点纳闷。

她小时候我常带她来你这儿吃早餐,她就喜欢吃这家的烧饼,每次回来都来吃一趟。

近期,她刚换了工作,一时半会儿回不来,这不就馋了吗,打电话让我给她寄去。

大妈说,平常她也会给女儿寄吃的,但都是自己做的,饺子、饼、面包都寄过,每次寄东西,还会贴上一张用便利贴写的纸条,一条条地列好保存方法、加热步骤、时间。

这次的烧饼便利贴,她是这么写的:1.收到就放速冻;2.要吃的时候提前拿出来;3.洒些水在表皮;4.微波炉中火加热1分钟。

注意:容易上火,不要暴饮暴食。

母亲前不久,还有一个60多岁的大爷在杨师傅店里买了30个烧饼。

这个大爷,杨师傅看着眼生,不是常客。

谈话中,他告诉杨师傅,自己旅居日本,这期间回来探亲。

在海外的时候,常常想念家乡的味道,尤其是烧饼油条加豆浆的早餐组合。

这次回来,他特意跑了好几家店吃早餐,吃来吃去,感觉杨师傅的烧饼做得好,就决定带些回去消解乡愁。

暑假里,一个店里的常客还带来了一个大部队:儿子的台湾游学生朋友们。

我儿子在台湾的时候,跟着他们品尝了台湾味道。

这次他们来做客,我带他们来尝尝金华早餐。

还有一次,一个老年人订烧饼,说是在加拿大定居的女儿想吃了我的小姨子在北方做买卖多年,刚开始回去带的都是酥饼,不知从什么时间开始,也改为带我家的烧饼了。

烧饼漂洋过海之后还美味吗?杨师傅笑着说,他也不了解,倒是从客户口里听过千奇百怪的加热办法,烤的蒸的煎的都有。

主要吃的还是一份乡愁吧。

不是有部片子叫《深夜饭店》吗。

其实我的店可以叫清晨饭店,客人人来人往都非常有人情味的,做烧饼的时候我可以听到各种信息。

每天来的客人一段时间没来,我也会惦记。

你们坐办公室的人可能领会不到这种感觉。

杨师傅说,他店里的食材,用不起市场上最好的,但都是自家人也都在吃的。

包子里的蔬菜,是批发市场里的中等货;炸油条的油一个早上换两次,是大豆油而不是棕榈油;添加剂都是达标的食用级,烧饼里没添加剂。

大伙来我店里吃就是信赖我,砸自己招牌的事不可以做的。

机器暂时还代替不了烧饼师傅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年代,网络改变了不少传统行业,实体产品店遭到电子商务平台的冲击,餐饮市场则插上了外卖的翅膀。

17年来,杨师傅的早餐店,倒是变化不大。

外卖不敢做。

店里等烧饼的人都排起长队了,本来就是供不应求,哪儿有工夫接外卖的单子。

杨师傅也没考虑开分店,店里的核心技术做烧饼,除去他无人能顶上,再经营一家店,哪个做?机器换人的想法,杨师傅倒是一直都有。

早餐行业招人、留人太难了。

店里的5个工人,就做上午的早餐买卖,杨师傅包吃包住,每个人给3000元一个月,时不时还有人抱怨工作累、收入低。

再说传统手工做早餐,速度有点慢,假如机器能帮上忙,杨师傅就能考虑扩张的问题了。

这类年他陆续买了六七台机器,光是压面机就有3台,大多都已闲置。

两台和面机和的面只可以用来做包子,做烧饼还远远不可以达到杨师傅的需要。

17年来做一块烧饼,杨师傅说,不少微妙的变化、方法,现在的机器还很难匹敌。

比如发酵,冬季的时间和夏季的时间就不同;再说口味,夏季就应该比冬季淡一点;而火候、气温不同,同样的温度烤出来的饼也大不同。

我烤了这么多年饼,每次开工前,都要放一块面粉进炉试一试心里才有底。

光靠千篇一律的机械程序,目前还做不出品质好的烧饼。

至少在我的店里,机器还代替不了烧饼师傅。

杨师傅近期听说,上海一家著名的小笼包连锁店引进了全自动包子机,他正计划去尝尝,假如口味很好,他筹备买一台回来。

月薪3000元留不住青年早餐行当不轻松。

杨师傅的作息时间是如此的:凌晨1点半起床,和面、发面、醒面、买菜、拿货、拌馅做好筹备工作。

发面的时候,可以打个盹,但又不可以睡死。

清晨4:30,工大家来了,包包子、蒸馒头、做豆浆,食物的香气在店里弥漫开来。

到了5:30,杨师傅就开始生火,擀面,筹备迎接第一个客户了。

从这时开始一直到上午10点左右,杨师傅就一刻也不离开烤炉了。

从擀面到烤饼,十几个步骤,他要一个人一气呵成,再循环往复,一天要做掉100公斤面粉。

客户排起长队,络绎不绝,他忙得连上卫生间的工夫都没,最多只有拿起案板上的凉茶喝上一口的时间。

围裙下面的衬衣早已被汗水浸透,手臂上的烫伤红痕一直在推陈出新客人走了,整理买卖、筹备第二天的拿货清单、打扫卫生,直到吃完中饭,杨师傅才能休息。

下午,是杨师傅补觉的时候。

晚饭后,他睡得非常早,由于第二天的工作立刻就要开始了。

我的睡眠总量不少,但跟大部分人的作息时间都不同,人家睡觉的时候我干活,人家上班的时候我睡觉。

早餐买卖是停不下来的,一年到头只有新年才能放个假,探亲访友都来不及,哪还有旅游度假的时间。

杨师傅夫妻两个,几乎没带两个孩子一块外出欢度过周末,店里忙不过来的时候,两个孩子还要过来帮忙。

杨师傅的娱乐时间比较少,和朋友聚会的时间也不多,大部分朋友也都是做餐饮市场的。

有空的时候,杨师傅最喜欢去客户口中新开的美食店,尝尝东西怎么样吃,看看人家的店是如何管理的。

45岁的杨师傅是店里最年轻的一个,当年与他一块学厨艺的师兄弟,有些成了酒店大厨,有些自己开了餐馆,只有他守着一家早餐店,日以继夜地做烧饼。

过去也有九零后的青年来他的店里工作,有些是来拜师学艺的,有些是来打工的,但都没留下来。

干得最长的,做了两个多月;最快的,三天之后就走了。

吃不了苦,耐不住寂寞。

在我这里天天工作大概6个小时,赚3000元,他们更想去送外卖。

杨师傅轻叹了口气说,勤快点的外卖员,一天可以做70单,每单至少能挣3块钱,相比坚守一家小店,跑腿的活更受青年的喜爱。

是否会让子女做早餐行业?杨师傅沉思了一会儿,说了句:太辛苦太枯燥了,至少目前他们还不会想做。

杨师傅说,他一直在考虑转型升级的问题,期望换个大一点的实体门店,把环境、卫生、商品都做些提高,采取入股的方法再引入几项特点小吃,换种经营管理模式来做烧饼油条店。

到那个时候,店里做的或许就不仅仅是早餐的买卖了,自己就不需要从早到晚地为烧饼忙活了,可能就能问问儿子愿不想来做烧饼了。

毕竟,留房屋给他不如留技术给他,脚踏实地地打拼过,就困难学坏了。

 
关键词: 开店心得
 
[ 创业资讯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违规举报 ]  [ 关闭窗口 ]

 
 
中国大学生创业网 - 加盟,加盟好项目,小本创业,2020最有前景的创业项目